2004年12月29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从“假遗失”到“真挪用”
周士君

  重庆一位售票员在公交车上捡到100元钱,3天之中竟冒出10个“失主”,经核实却全是假的。而且其中有男也有女,有老更有少(12月27日《重庆晚报》)。区区100元钱,竟使如此多的人在诚信面前失信变节,的确荒唐得可以。而据12月27日的《信息时报》报道,因与银行工作人员共同挪用公款4.2亿多元而潜逃并整容,被分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14年的陈满雄、陈秋园夫妇,日前在法庭上却依然呈信誓旦旦状,声称他们“没有挪用一分公款”!
  从100元现金“钓”到的10个“假失主”,再到恶意挪用数亿元公款后偷逃国外的两个“整容巨贪”,实际已清楚地揭示出一种日益严峻的社会现象:诚实与诚信业已成为许多国人身上的“稀有品质”!陈满雄、陈秋园夫妇在他们递交广东省高院的上诉状中如此辩解:“我们是无辜的生意人,没有挪用一分公款,原本指望到国外旅游散散心,远离喧闹的商场,过几天再回来料理生意。谁知前脚踏出国门,后脚就得知自己已被通缉,再也无法平静回归故里,只得在泰国寄人篱下,勉强度日;如今回归故里,却已倾家荡产……”。看把这对“整容巨贪”委屈成了此等模样,就愈发让人不自觉地把其与那10个“假失主”联系到一起,因为他们实际上演的是同一出戏!即把本不属于自己的“外财”占为己有或能为己所用。旺盛的贪欲,使他们一个个变得假话连篇且不能自己了。
  的确,诚信是一种能使全体民众普遍受益的社会公共资源,然而眼下这种公共资源,却被人们无所不在的贪欲吞噬殆尽,甚至变得岌岌可危了。从各路贪官弄权窃钱,再到各种奸商耍招使坏,再到假冒伪劣屡扫不尽......所有这些构成社会人文生态资源日益恶化的衰败症候,也都与诚信这一特殊的社会资源变得越来越“稀有”有关!因为当诚信的自然法则在社会上成为虚幻,诚信的人遵守诚信法则反而遭罪,而那些随意践踏诚信法则者却处处“吃香”。这样,诚信法则就难以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自觉行动,而假冒横行,投机成风,也就变为一种社会必然!
  当然,要改变此种现状,恐怕首先还得使失信者付出其应有的代价。因为造成时下投机现象肆无忌惮蔓延的真正原因,恰恰是诚实人吃亏而投机者受益的潜规则的日渐盛行使然!